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广东经济 >

清远抢抓机遇 加快推进广清三个一体化

标签:发展 产业 城乡 乡村 清远  日期:2021-06-11 11:05
现在回清远的办公室,发展空间最大,联合打造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对周边生产生活,民生就业等的辐射已越来越强,项目负责人说,利用大数据就能对辖区事务开展高效管理,广州市,生活越来越
  每天早上7时30分许,家住广州白云区的林杰就驱车前往清远清城区上班,车程大约1小时。这是林杰近10年的生活节奏,“最初几年坐大巴一周三四次两边跑,去年开始自驾车每天来回,还是挺方便的。”林杰说,现在回清远的办公室,感觉和去广州其他区一样方便,都在一小时生活圈内。

  从2019年12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范围涵盖广州3区、清远4县(市、区)的广清接合片区,先行先试、亮点频现。广清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不断提挡加速。

  近期,省政府和广州、清远两市先后印发实施方案,将广清接合片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点辐射带动区,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的主战场,推进广州都市圈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跨区域城乡融合改革经验的先行地。广清接合片区发展,未来可期。

  产业兴市

  荒地“不沉睡” “输血”变“造血”

  从村牌坊走过,一条崭新平整的沥青道路延伸开来,沿途是外墙粉刷一新的房子,或种植了蓝莓等作物的连片田地。路的更深处,是一大片现代化农业大棚,以及乡村振兴学院等建筑。

  行走在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处处美景、生机勃勃。不过,以前可不是这样。连樟旧照中村中有大片破败瓦顶泥砖房,巷道堆放柴禾、垃圾杂物……当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00元/年,是省定贫困村。

  困局怎破解?连樟给出的答案是,产业。

  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陆飞红介绍,在全市大力推进连樟样板区建设工作中,村里强化产业带动,唤醒“沉睡”的资源,大力发展“造血”产业,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模式,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使乡村荒地变成“宝地”。

  近年来,连樟村已建成投产碧乡生态茶叶深加工项目、无公害豆芽生产线建设项目、老茶园茶叶加工厂及电商中心建设项目等,2020年村集体收入逾57万元。目前,连樟样板区正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特色小镇为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快构建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

  实践中,清远积极探索以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连樟标准”,和以探索城乡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广清一体标准”,无一例外将产业发展作为核心关键词。

  清远坚持以产业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动态调整重点项目库,四县(市、区)共确定174项重点项目。目光转向清远南部,清城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深化清城清新一体化发展,强化佛冈县城市功能,以城带乡发展能力大大提升。

  广清产业共建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进,成立“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统筹“三园一城”建设,其中广清空港现代物流城意向进驻现代物流集团40家。广清两地探索实现“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共建模式,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

  生态立市

  “宝藏”出深山 瞄准“潜力板”

  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清远是显眼的“一抹绿”,连阳地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连山的森林覆盖率更居全省之首。但此前,清远不少地区都处于“生态很好,百姓很穷”的局面。

  “富饶的贫困”如何摆脱?

  “阿姨,腐竹还有没有?”“卖完了,可以试试番薯干,可甜了。”

  清新区小华山风景区的特产街内,游客陈阿姨与伙伴们提着大包小包在“扫货”。“我们从广州过来旅游,看过阳山、清新的山水风光,都很不错。”陈阿姨还“展示”辗转几个摊位买到的腐竹,“每次来都带点特产回家,看这腐竹‘卜卜脆’,很好吃。”

  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景区负责人邹瑞文欣喜地看着越来越大的客流量。过去,景区所在的六甲洞下迳村山多田少,无以发展产业,几年前还是年集体收入仅2万元的“空心村”。曾多年在外从事矿山开采的邹瑞文,发现家乡的硫铁矿自涌泉资源丰富,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汤泉旅游区。

  2016年起,在邹瑞文的带动下,下迳村发动全村村民出资、投工投劳,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自主设计规划图纸、自主建设。短短几年,空心村已蝶变成旅游网红村、生态村,2020年集体收入达400多万元。

  当前,清远各地结合实际精准发力,提炼出围绕距离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条件最好的“三最优势”谋发展。盘活温泉、漂流、乡村旅游等文旅资源,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等名优特产品牌,清远以大湾区为依托,联合打造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3个。

  根据广清接合片区清远片区的实施方案,清远还谋划部署大力培育样板区生态农产品和文旅、康养等消费市场,整合广清接合片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热点。

  富民强市

  乡村强短板 旧城换新颜

  “每天上班前还能先送孩子上学,陪孩子的时间更多了。”叶小姐是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的村民,自“南凤溪谷”乡村振兴样板区项目落地村中,她就来到项目部上班。“现在村子更美了、路更宽更平了,还有了卫生室,小孩子临时有不舒服的就不用跑到市区。”

  “南凤溪谷”是清城区承担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任务项目之一。项目将建设虾稻共生、智慧设施农业、松石园艺产业、民宿、美食街等项目,对周边生产生活、民生就业等的辐射已越来越强。“最高峰时,吸纳了周边四五百名劳动力,订盒饭都有400多份。”项目负责人说。

  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清远城乡发展的蝶变正在发生。

  旧城区,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经过建筑外立面翻新、特色窗花安装、广告牌翻新以及美化亮化等,整个街区夜景美如画;在新城,洲心街道振南社区探索应用“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治理模式,将辖区200多栋楼的楼长信息录入软件程序,利用大数据就能对辖区事务开展高效管理。

  清远城乡全面推进试验片区路网、水网、电网、物流网建设,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硬件”。截至2020年底,清远超1.4万个自然村100%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全市行政村全面完成集中供水,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95%以上。

  广清两市加快推动“一校扶一镇”“校校结对”工作,“一校扶一镇”已实现全覆盖,清远市85个乡镇(街道)97所学校与广州市78所学校实现结对,至此,广州中小学结对帮扶清远学校达303所。2020年以来,广州市、区两级政府向清远各级医疗机构投入资金2837.1万元,协助清远医疗机构专科建设17个,开展新技术项目109项等。

  一线见闻

  一碗“旅游饭” “味道”各不同

  每天早上,邹炳林骑上摩托车,从居住的镇上来到小华山风景区,为花草浇水、清洁泳池,下午就当起救生员。54岁的他曾任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下迳村村民小组长十年,也已经吃了多年的“旅游饭”。

  作为景区员工,村中的风景区就是他的经济来源。“景区开业后就一直在这里工作,现在收入大概是3000多元/月。”多年来,邹炳林收入稳定,生活越来越好。

  一碗“旅游饭”,不同的人吃出不同的味道。沿着青砖巷道,穿过景区旁的民宿,来到罗女士的旧房子,“村子变成网红村,环境很美,运动场所设施都有了,家人都很喜欢回来住了。”她说。

  新马村近武广高铁清远站,又靠近清佛公路、乐广高速等,怎么就发展不起来?这是新马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振贤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随着广清接合片区积极开展改革探索,结合本村优势,村中引进了“南凤溪谷”乡村振兴样板区项目。

  “现在村民就业解决了,村子更漂亮、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景区建成后预计日客流量5000多人次,村子腾飞更有望。”杨振贤说,自己也会多做好事、做实事,帮助村里的旅游事业发展起来。

  记者观察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旺村强动力

  记者走访清远、佛山等多地乡村发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破解二元结构等,处处可见的场景是:农村更美了,以往在城市中常见的健康娱乐设施、书屋、小公园等,纷纷“下沉”乡村中。

  期间也曾有过“错觉”——走访期间,各种书屋、球场、康体设施等,都是“无人问津”状态。农村美了,设施齐备了,但留在村中的人越来越少,美景谁赏?设施谁用?

  答案不期而遇。一次傍晚时分,记者来到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委会红旗村,只见白天鲜有人来的篮球场,跑动跳跃着好几批结伴打球的年轻小伙;旁边的运动设施区域,父母带着儿女、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在活动、嬉戏,一派热闹景象。

  美景和设施也有“二八定律”。由于工作、上学、外出、天气等原因,村中建好的公共设施有较长一段时间无人使用。不过一到了休息时段、节假日,这些设施又将成为村民调整状态、放松身心、强身健体、亲子娱乐的最好寄托之一。

  无论是连樟村、新马村,还是六甲洞村,“以前城里才有的,现在村里很多也有了”。实践证明,当村中也有能满足村民需求的经济来源、公共服务时,扎根村中、回流乡村便自然而然,反之也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相辅相成。

  记者 陈国飞 贺欢 黄玉熹 通讯员 罗景涛 李丽珍 陈舒慧

火币网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